20120818

Turn to old


今天开始看哈耶克的《通往奴役之路》。这是1944年左右的书啊!书中提到说最初的自由的思想,在19世纪,便已十分精辟。老早就有人看破所谓共产主义和奴役制度的关系。
(看到此,我会想起潜伏等谍战片里,那些年轻人追随共产党,追随他们相信的未来时,心里的那个崇敬啊!谁错了?是他们误解了,还是党变质了?有多少人能够看得清未来?尤其是在混沌之时。)

虽然一直是知道,总有些人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将来,但也只是单纯的佩服。不能从这样一个事实上,得到启发。
有些人,他们不会每天忙着看各种所谓的好文章,好博客。更别提看新闻、微博那些了~有时会有一种想法,觉得他们跟不上时代。但今天才发现,错的可能是我。
但是在关键的事情上,这些人却很能抓住本质。

  • 忙碌的我

以前,GR上,满满的订阅…………
不得不说,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,但也难免陷入为了工具而工具的境地、耗在工具上的时间过多,又或者用错了这个工具了。
我常常会自诩,用好的,不如用得好。像是为自己钻研工具,把工具用熟找了个很好的借口。但在这里,是要反驳这个观点的。(其实很多时候,我还是赞成这个观点的。哈哈!)
如今已经能从里面的1000+释放出来了……
但减法,还是要继续做的。如今对待GR是:
每天尽量~(耗时20分钟,当作一种定期的营养吧?)
精品文章:每天5篇以下。科技博客:这是戒不掉的瘾呐!当作娱乐吧哈哈!
可以无视的~
草草而过的:财经新闻、政治新闻等。
资讯管理:订阅一些关注的更新,不是博客类,而是像漫画更新,最爱的软件的更新,主要用于节省搜寻时间。
好友博客:以前,还会有一些。现在~~貌似身边没什么人写博客  了。或者订阅一些社交工具吧,比如flickr哈哈!主要用于关注和收藏好友的近况。
感觉最深的,其实是:越是忙碌,越容易觉得空虚。倒是偶尔在埋头书籍中,心很宁静,收获很踏实。恩,用踏实来形容收获,就像真的能够消化了……而不像许多时候,看似收获很多,其实很虚无。

  • Turn to old

上面提到,有些人其实很早以前就看到未来了。
也有些人,可以看得很透、很准。
所以无论是时间要求,还是深度要求,都没有理由舍近求远,每天孜孜不倦得寻找新的读物。已有的经典,足够了。
像前段时间读的英文美文:
The people begin to live more serious within, begin to live more simply without.....Turn to old...
刘未鹏好像说过:如果他对某方面的知识感兴趣,他必定优先选诺奖的人的作品,那样会比较靠谱。
读经典,恩,读经典。
浮躁、求新的结果,常常是收获甚微。甚至那可能会误导你!
我们不需要去读很多很多没什么营养的东西,而是要很好得去消化一些经典的东西——不过时,且放诸四海皆准。前提得是掌握得好,能举一反三。

20120817

《我们仨》读书笔记

我们俩,都是喜欢喝白开水的人。

过去一周,在车上把《我们仨》看完了。
觉得看的真是时候,如果是两三年前的我看,估计不会有什么感觉,因为那时的我无法想象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过日子的情景。当时还信誓旦旦得说不想结婚呢!
书中朴质的点点滴滴,却有很多是我们也想一起去创造的“石子”。
只能说,我是幸运的。
一个人的时候,充分享受了独行、自由的快乐。
两个人的时候,也能够把平淡的日子过得这么有滋有味(说这话似乎太早,过去一年多经历了好几次感情的大变动,相信今后依旧不少。但深信,已足够了解对方,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这样相处,未来的路,会更有信心。)


一起做饭、一起嘴馋,饕餮天下~
将来若有小孩,必定要让他变得贪玩,而且要陪他玩。(突然想起很久以前满喜欢的一句话:跟大人一起的时候像大人、跟小孩一起的时候像小孩……然后自己补:跟知己一起的时候像自己。)
同一个地方,只要是你在身边,逛多少次,都不会厌,总能找到乐趣。
我是个很爱回忆的人,今年的八月份,郡主生日兼七夕。花心思准备了几份礼物,都和回忆有关。以后,除了一起制造回忆,没事的时候,还能一起回忆,也定是非常快乐的事。

我们俩,都是喜欢喝白开水的人。



P.S.今早本想发一微博~
摘抄了几段《我们仨》给郡主看,于是获批购买纸质书。谢谢郡主~~的书城卡~~~哈哈哈!


《我们仨》摘抄如下:
我转侧了半夜等锺书醒来,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,如此这般;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。锺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,只安慰我说:那是老人的梦,他也常做。

是的,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,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。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,他一晃眼不见了。我到处问询,无人理我。我或是来回寻找,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,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,等那末一班车,车也总不来。梦中凄凄惶惶,好像只要能找到他,就能一同回家。

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,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。

阿圆站在床和书桌间的夹道里,把爸爸拦在书桌和钢琴之间。阿圆得意地说:“当场拿获!”
钟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,紧闭着眼睛说:“我不在这里!”他笑得都站不直了。我隔着他的肚皮,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。
阿圆说:“有这种alibi吗?”(注:alibi,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。)

钟书和阿圆都已听到我的对答。钟书早一溜烟过来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。阿圆也跟着出来,挨着爸爸,坐在沙发的扶手上。她学得几句安慰小孩子的顺口溜,每逢爸爸“因病请假”,小儿赖学似的心虚害怕,就用来安慰爸爸:“提勒提勒耳朵,胡噜胡噜毛,我们的爸爸吓不着。”(“爸爸”原作“孩子”。)

我们两人的早饭总是钟书做的。他烧开了水,泡上浓香的红茶,热了牛奶(我们吃牛奶红茶),煮好老嫩合适的鸡蛋,用烤面包机烤好面包,从冰箱里拿出黄油、果酱等放在桌上。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饭。然后我收拾饭桌,刷锅洗碗,等着他穿着整齐,就一同下楼散散步……

我们每天都出门走走,我们爱说“探险”去。早饭后,我们得出门散散步,让老金妻女收拾房间。晚饭前,我们的散步是养心散步,走得慢,玩得多。两种散步都带“探险”性质,因为我们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,随处有所发现。
能和钟书对等玩的人不多,不相投的就会嫌钟书刻薄了。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,又好像是骄傲了。我们年轻不谙世故,但是最谙世故、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。钟书和我就以此自解。

下一次我们买了一瓶雪利酒,当黄酒用,用文火炖肉,汤也不再倒掉,只撇去沫子。红烧肉居然做得不错,钟书吃得好快活唷。
我们玩着学做饭,很开心。钟书吃得饱了,也很开心。他用浓墨给我开花脸,就是在这段时期,也是他开心的表现。

我把做午饭作为我的专职,钟书只当助手。我有时想,假如我们不用吃饭,就更轻松快活了。可是钟书不同意。他说,他是要吃的。神仙煮白石,吃了久远不饿,多没趣呀,他不羡慕。

钟书谆谆嘱咐我:“我不要儿子,我要女儿———只要一个,像你的。”我对于“像我”并不满意。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。女儿,又像钟书,不知是何模样,很费想像。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钟书,不过,这是后话了。

我把她肥嫩的小手小脚托在手上细看,骨骼造型和钟书的手脚一样一样,觉得很惊奇。钟书闻闻她的脚丫丫,故意做出恶心呕吐的样儿,她就笑出声来。她看到镜子里的自己,会认识是自己。她看到我们看书,就来抢我们的书。我们为她买一只高凳,买一本大书———丁尼生的全集,字小书大,没人要,很便宜。她坐在高凳里,前面摊一本大书,手里拿一支铅笔,学我们的样,一面看书一面在书上乱画。
晚饭后,圆圆对爸爸发话了。

  “这是我的妈妈,你的妈妈在那边。”她要赶爸爸走。
 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:“我倒问问你,是我先认识你妈妈,还是你先认识?”
  “自然我先认识,我一生出来就认识,你是长大了认识的。”这是圆圆的原话,我只把无锡话改为国语。我当时非常惊奇,所以把她的话一字字记住了。

钟书悄悄地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。圆圆立即感化了似的和爸爸非常友好,妈妈都退居第二了。圆圆始终和爸爸最“哥们”。钟书说的什么话,我当时没问,以后也没想到问,现在已没人可问。

她和爸爸一起玩笑,一起淘气,一起吵闹。从前,圆圆在辣斐德路乖得出奇,自从爸爸回来,圆圆不乖了,和爸爸没大没小地玩闹,简直变了个样儿。她那时虚岁五岁,实足年龄是四岁零两三个月。向来只有人疼她,有人管她、教她,却从来没有一个一同淘气玩耍的伴儿。

钟书与世无争,还不免遭人忌恨,我很忧虑。钟书安慰我说:“不要愁,他也未必能随心。”钟书的话没错。这句话,为我增添了几分智慧。

她在学校里交了许多朋友,周末都到我们家来玩。我们夫妇只有一个宝贝女儿,女儿的朋友也成了我们的小友。后来阿瑗得了不治之症住进医院,她的中学朋友从远近各地相约同到医院看望。我想不到十几岁小姑娘间的友情,能保留得这么久远!她们至今还是我的朋友。

我们常挪用工作时间偷偷出去玩,因为周末女儿回家,而假日公园的游客多。颐和园后山的松堂,游人稀少,我们经常去走一走后山。那里的松树千姿百态,我们和一棵棵松树都认识了。

动物园也是我们喜爱的地方。一九三四年春,我在清华读书,钟书北来,我曾带他同游。园内最幽静的一隅有几间小屋,窗前有一棵松树,一湾流水。钟书很看中这几间小屋,愿得以为家。十余年后重来,这几间房屋,连同松树和那一湾流水,都不知去向了。

“嘤其鸣兮,求其友声。”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,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。钟书是坐冷板凳的,他的学问也是冷门。他曾和我说:“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。”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,不求有名有声。

钟书脚力渐渐恢复,工作之余,常和我同到日坛公园散步。我们仍称“探险”?因为我们在一起,随处都能探索到新奇的事。我们还像年轻时那么兴致好,对什么都有兴趣。

有一位乔木同志的相识对我们说:“胡乔木只把他最好的一面给你们看。”
我们读书,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。我们使用绳子,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。坐冷板凳的书呆子,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;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做绳子使用。钟书待乔木同志是把他当书读。

《管锥编》因有乔木同志的支持,出版社立即用繁体字排印。钟书高兴说:“《管锥编》和《堂·吉诃德》是我们最后的书了。你给我写三个字的题签,我给你写四个字的题签,咱们交换。”
  我说:“你太吃亏了,我的字见得人吗?”
  他说:“留个纪念,好玩儿。随你怎么写,反正可以不挂上你的名字。”我们就订立了一个不平等条约。 

钟书每和我分离,必详尽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。阿瑗回家后,我曾出国而他和阿瑗同在家,他也详尽地记下家中琐碎还加上阿瑗的评语附识。这种琐琐碎碎的事,我们称为“石子”,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。我们偶然出门一天半天,或阿瑗出差十天八天,回家必带回大把小把的“石子”,相聚时搬出来观赏玩弄。平时家居琐琐碎碎,如今也都成了“石子”,我把我家的“石子”选了一些附在附录三。 

完 



20120602

PKM(个人知识管理)反省


    两天,先是Flipboard,然后网易阅读,然后想把所有Google阅读器的文章都弄到本地,然后又想把知识整理到Evernote(GoogleNotebook移过来的),然后又发现Wiz好像很好用,又有人推荐麦库……#$%@#$&^
    Evernote的PC客户端着实是慢(还是大家都推崇的4.0之后的版本!),同步时又经常出错,好像有些笔记弄丢了。心情顿时烦躁,觉得自己虽然这么多年来看文章什么的好像很多,也经常做笔记,又似乎整理得很好,却很少回过头去消化。


善用佳软:个人知识管理的误区(by Albert)
误把PIM当做PKM,以收集为始,整理为终个人知识管理,又名PKM(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), 是一种个人收集,验证,存储,搜索,提取,分享知识的过程。PKM有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叫做PIM(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),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,区别如下有两点:  
从对象而言,PKM面向的是知识工作者,而PIM面向非知识工作者,知识工作,即有创新需求的工作。
从过程而言,PIM只采用了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收集,存储,搜索的过程。

可能觉得自己也不是什么知识工作者,所以一直以来没什么写博客。
有了微博之后,表达的欲望好像得到满足,其实都是些碎片的东西。无论是阅读碎片的东西,还是表达碎片的东西,都似乎只能停留在很表面。无法了解自己的思想在整个过程中的痕迹,对事情也没有一个更深的了解,更谈不上将来的回顾吧……(有时回顾一些微博,会觉得莫名其妙,因为没有上下文。)反而是工作的时候,每次写完一封很用心的email,都会有所收获。

其实一直没有重视这一点: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

当我书写的时候,新的内容仍然源源不断的冒出来,就像我的键盘自己也会思考一样。
在没有付诸笔端的时候,思想在脑海中的存在形式往往较为模糊、抽象,有时甚至是图像的形式,同一个概念,在大脑中模糊的感觉,和明确地表达成某个特定的词语,是不一样的。


也许可以试着整理之前的东西,消化一下。
刚好今天开始用Wiz,把之前电脑上的文章,抽各种时间,一篇篇得阅读然后放到云上,这件事,不能用批量。做笔记的时候,若是懒,将来浪费更多时间。

题外话:

  • Wiz抓文章速度很快,用起来体验也很好,PC客户端可以很方便得导入其他类型的文件。Android端做笔记也很方便(据说以前超级烂哈哈!)。在对的时间遇见你,真好。希望将来回顾起来,真的是对的时间…… :)
  • ifttt很强大,虽然官方没有Wiz的channel,但可以结合Wiz的邮件转发功能来自动添加笔记。然后其他的channels,根据需要,慢慢折腾吧哈哈!
  • Google阅读器仍然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,但现在反而走在另一个极端了:以前是愁着信息太多,看都看不完;现在是经常好几天不看……我了个去,服了自己!昨天看到一个人的方法:建一个每日必看的文件夹,里面放很少很少精品……如果只有一点点时间,那就看最值得看的,每天一点点……
  • 网易阅读:确实网易阅读的源很丰富,它上面的杂志那部分我很喜欢,因为那些文章我在GR上也没法很方便得读,RSS全文输出常失败。(比如周末画报的财富频道、哈佛商业评论,这两个频道,我觉得都很值得认真读,在网易阅读上都能够方便得阅读全文)。但网易阅读要做起笔记来,很难。所以这种情况下,我宁愿选择不在上面做深度的阅读。(对它的离线下载依依不舍哈哈~~)
  • Flipboard:可以关联很多社交软件,instagram、校内、Facebook等等。我喜欢instagram的图片,好怡情;虽然几百年没上,但是有我想关注的人只上校内或Facebook,不上微博,这些都可以聚合在Flipboard上。
  • Flipboard VS 网易阅读:最初用的时候好多人拿它们俩相比,说什么网易阅读完胜Flipboard。但其实这两个工具对我来说,并不是同类的东西,Flipboard是社交聚合工具,网易阅读则是用它的离线下载保存一些休闲类且带图片的博客/微博,这样在外碎片的时间就可以看看暴走或者创意广告图之类的了。(微博?GRPS不给力,刷图片刷得我想死。)


《剑与禅:宫本武藏》


这篇苦逼的文章大概是2009年9月15日写的,是万恶的“暑假作业”,三篇读书笔记之一。不过书是事先看的,很喜欢;读书笔记也只是根据自己的一些摘抄来评论一下,也很用心。既然现在翻墙那么容易了,重新开博的第一篇文章就给它吧。


《剑与禅:宫本武藏》
说到宫本武藏,很多人都认识,以他为蓝本的作品各种形式都有,像漫画,电视剧,电影,小说等。吉川英治这本宫本武藏,是以小说的形式写的。
任何人的成长之路,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宫本武藏也不例外。未开窍的他,是个只崇尚武力的武夫,在乡村里,欺善怕恶,臭名远扬。他早期和好朋友又八一起,为了出人头地,两人参加了战争,但军队败了,他们成了败兵,之后又因为杀了人,武藏不得已逃跑。回村后,官兵们都在通缉他,但总是抓不到,唯有泽庵和尚和阿通姑娘,用温情引武藏上钩,把武藏吊在树上终于,武藏生命的第一次走到尽头。
泽庵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,而且充满善心。此刻,引导武藏重生,是他的目的。
"比力气,的确,你是最强的.虎与人是无法比拼力量的,但是,老虎还是比人类低等呀!"
"……"
"你的勇气也是如此.以前你的所作所为,都是因为不智、不知生命真谛才表现出的蛮勇.这不是真勇,也不是武士应有的作为.真勇,是指能知恐怖之处,懂得珍惜生命,最后怀抱龙珠,死得其所,这才是真正的人呀……我说可惜,指的就是这件事.你生来就具有过人的力量和阳刚之气,但没学问,只学到武道坏的一面,没想过要磨磨你的智德.人们常说文武两道,所谓两道,不是指两个道,而是在人生道上将两者合一———你了解了吗?武藏!"
常有人说,坏人有了聪明,他的祸害就更大。的确,所谓的武力,聪明,就像没有善恶的刀一样,它们会发挥怎样的作用,全凭使用它的人。而泽庵想要让武藏知道的,就是武力要发挥正当的用处,用他的人,必须拥有智慧,懂得驾驭。泽庵对吊在树上的武藏说了这段话后,就说
"武藏,你再想一晚看看.想好了,我再来砍你的头."
然后,武藏开始了自己的思考……
他想到了家乡里的姐姐,想到了曾经的志向,想到了他正年轻啊!一切不应该那么快结束,生命还有很多值得做的事没做。然而,任他在树上挣扎,无济于事。像泽庵说的,这种个人的力气,连给地面一点影响,也做不到。有力气,应该贡献给更大的事业,应该更好得结合自己的智慧去运用。
武藏终于明白自己想要的,他想要一次新生!但泽庵不给,就算是已经让武藏彻悟了,他还是对武藏说,人生很多事不能重来……
但幸运的事,阿通被武藏的气概感动了,不知觉中竟然中意了他。于是在大雨天,偷偷爬上树,把武藏解救了下来,泽庵在远处看着,重生的武藏,走向他的武者之路……

事实上,泽庵并没有就此停止。他之后把武藏丢在一个书屋里3年,这三年,武藏与各种书籍为伴,泽庵则留下这样一段话:
"你要广读群书.听说古时名僧进入藏经阁读万卷书,出来之后,心灵之眼才为之开启.你可以把这黑暗的房间想像成母亲的胎腹,你在此做重新投胎的准备.肉眼看来,这儿只是一间黑暗的房间,但是,你仔细瞧瞧,仔细想想,这儿聚集了所有和汉圣贤对文化贡献的光明记录.你要把这儿当黑暗藏,或是当光明藏,全都操之于你的心."
这三年,对于后来的武藏,影响深远。就算我们知道遇事要自己思考,但若脑里没有点思想,凭空思考可以得到什么呢?通过了解别人的思想,然后创造自己的思想,这是创造思想的捷径。这三年的积累,成了武藏之后“文之路”的基础。
而有了别人的思想,若没有自己的思考,一切都是死的。在此,武藏还养成另一个习惯,便是遇到什么事,都必思考其中的道理。而剑与禅的融合,便是他要用一生修炼和思考的东西。
人生很难说有什么东西是最关键的,毕竟人一生的成就,都是靠那一点一滴的累积而成的。当然,很多人会说,面临选择的人生关口,是重要的。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关口是重要的,那便是武藏当初的重生,或者,说得更准确点,是遇到泽庵。
武藏在修行的路上,遇到过许多让他思考,修炼,进步的事情。他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累积出自己的剑道,没有什么最关键的,有些东西,是达到某种程度,就自然会遇到的;而没达到那个程度,即时遇到了,也视若无睹。就像我们看书,有些地方,也要看多次,或多年以后再看,才能明白当初的误解。就像小时候学的一首诗,现在想来,总会有和当初不同的想法:
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
不同层次的人,看到的东西就是不一样。当我们没达到那个层次,别人指给我们,也是没用的,他最好的办法,就是引导我们达到那个层次。泽庵就是这样一个智者。

仔细看其中一个年近六十的老翁,用小竹刀和手指头熟练地塑着一个将近完成的碗,武藏又突然感到自己能力不足.
如果要做到这种程度,需要很大的技巧.
最近武藏的内心开始对这些事物有所感动.也就是对人的技术、才艺,所有优秀的能力,都有了尊敬之心.
这是武藏的一课,自己给自己上的一课。这一课,让他明白,强者到处都是,所谓的强者,不只是武力上的强者,每个领域对强者的定义都不同,但熟练程度却是可以相比较的。而他在自己的领域上,连技巧上都达不到熟练,更谈不上泽庵说的文武二道的合一。所以,这一路,都要谦虚得走下去。

石舟斋是一刀流的大宗师,习武的人都想和大师切磋以了解自己的差距或者能以此名震天下。但石舟斋已经归隐了,然而武藏不肯放弃,终于找到了他居住的小屋。
满山的树林,笼罩在黄莺甜美的歌声中.武藏凝视着诗句,陷入了沉思.
挂在门上的对联诗句,描写的当然是山庄主人的心境.
"休怪吏事君,好闭山城门;此山无长物,惟有清莺鸣……"
武藏默念了好几回诗句.
今早外表净肃有礼,内心澄明安宁的武藏,对此诗句竟然一下子就融会贯通.
同时,他的内心也映照出石舟斋的心境、人品及生活方式.
"我太轻浮了!"
武藏不由得低下头.
石舟斋闭门隐居,拒绝接触的绝对不只是修行武者.一切功名利禄,一切私欲,都被他摒弃于门外.
他还体谅那些下层官吏,要世人休怪他们.石舟斋这种避世的姿态,令他联想到树梢上皎洁的明月.
"差远了!他是我远远不及的人啊!"
他再也提不起勇气敲门了.而昨天他本想要踢门而入的,现在光是想起来都觉得很可怕.
,应该说自己很可耻.
能进入这扇门的,惟有花鸟风月.现在的石舟斋,不是傲视天下的剑法名人,也不是一国的藩主.只不过是回归大愚,悠游于大自然之间的一名隐士罢了.
骚扰这样的幽静住所,实在太愚蠢了.战胜不问名利的人,又可以得到什么名利呢?
轻浮,应该是年轻人的通病。年轻人总是心高气傲,急于做出大事来。殊不知,当选择了正确的道路,并有了自己的坚持后,时间自然会与我们为伴,让我们羽翼渐满。羽翼未满的我们,怎么能急着起飞呢?短视,常常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。幸好武藏觉悟得快,这也和他遇事善于思考有关。这一课,他明白了路的漫长。
他非常细心照护自己的身体.虽然如此,仍然在混杂的鸣海港踩到一个木箱上的钉子,昨天还因此发高烧,脚肿得像个柿子.
"难道这是不可抗拒的敌人吗?"
武藏连对一根小钉子也会联想到胜负———如果钉子是一名武士,他竟然如此粗心大意,颇感可耻.
"很明显,那根钉子落地时是朝上的,而自己竟然会踩到它,这表示自己不够专注,警觉性不足.———而且还是整只脚全踩踏上去,显示出身形不够灵敏,要是自己武功修炼到家的话,在草鞋碰到钉子的那一瞬间,应该能够敏锐察觉的."
自问自答之后,下了一个结论:我的功夫尚未到家.
我们的敌人无处不在,作为武士,要时刻警惕。而就算只是普通人,周围的环境也常常是我们的敌人,吵杂的环境,我们要让自己的心宁静;闷热的环境,我们要让自己的心清凉;诱人的环境,我们要让自己的心专一;这一切,都是那么得难做到啊!我们做不到的事还有这么多,为什么那么多人就开始无所事事了?有许多事,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。我们没有理由,停下前进的脚步。
他写了一句:我对任何事,都不悔恨.
每次他发现自己的弱点时就会写下来,借以自我警惕,但是光写下来毫无意义,必须像经文一样早晚念诵,以求铭记在心.因此,他必须把辞句修饰成诗句般,以便顺口念唱.
我凡事无悔
有人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;有人恍惚间了解了自己的缺点,但只是一瞬间的事,因为缺点的无伤大雅,所以得过且过;有人下决心要改掉自己的缺点,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坚持下去。但武藏不能容忍一个缺点一次又一次得让自己做错事,所以每遇到一个缺点,都十分欣喜。因为又有一次让自己进步的机会了。

我们遇到什么人,对我们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。像武藏遇到了泽庵,武藏后来还遇到了很多让他受益匪浅的人。有些东西,自己是很难看见或意识到的的;有些话,一般人不会对我们说的;有些人,只有他们会告诉我们,能让我们意识到这些错误。武藏一路上,都在提高自己剑术上的技巧和力量,同时不忘思考,但他从来没有思考过一件事……
"当你走到离我六十米远的时候,我的锄头就感到你所讲的杀气了———你每一步,都充满斗志,充满霸气.当然我的心也跟着武装起来如果当时经过我身边的是个普通的农夫,那么我也只是一个锄田耕作的老头.所谓的杀气,是你自己的影子啊!哈哈哈哈!你被自己的影子吓到了,才会离我那么远啊!"

"您只有紧绷度,却没有松弛度,这是多么危险啊……如果弹奏这样的琵琶,一定无法自由自在地变化音调.
勉强弹奏的话,弦一定会断,琴体也一定会裂伤……

泽庵很久以前就说过:
"你的强壮和野兽并无两样."
还有,奥藏院的日观也曾忠告他:
"你必须再削弱一点!"
已经不止一个人对他说过这样的话了,人在通往山顶的路上,不止是在爬山,沿途的风景也是我们登山的一部分。这个道理谁都懂,但同样的道理到了别的地方,我们却忽视了。其实生活中许多话语,都道明了这个道理:松弛有度,劳逸结合……因为随处可见,所以视若无睹;因为层次不够,所以不能深刻理解。而谁又能说,这句话,只说明这个道理呢?以后的我们,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来看这句话,也许又是不同的意思了。
弱一点,就像我们要提醒自己,慢一点。生活从来不只有一个目的,不管做什么事,如果无法持续,那什么成就都不会有。而要持续,就必须松弛有度,否则会如紧绷很久的弦一样,断裂。
这一课,武藏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通往剑道的路。

有一晚,他和徒弟去看表演,当他看到有人在打鼓时,惊奇得发现那人双手如此得协调!那种行为,是无意识的行为。但很明显,要达到这种无意识行为,必先经过长期得有意识的练习,然后像条件反射那样自然,才算成功。他想起有次和一大班人比武时,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,不自觉得使用了自己的左手,事后才发现两只手都握着刀。当他明白了这点后,他决定要有意识得训练自己的左手,以达到无意识的状态。
当什么东西,达到条件反射时,那它已经熟练到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。
后来的武藏,创立了二刀流。

20090615

关于快乐...



红豆的头像一直是这个.....他也相信,快乐,是能力~

上Q聊天的时候,常会因为对方的一些话而对着电脑笑,仿佛这样对方会看到...
开心,为什么要忍呢?
而别人是否笑你,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...
想起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~~~
别人笑我太疯癫,我笑他人看不穿~~哈哈!!
看不看穿,也无所谓...起码,我是容易快乐的...

总觉得,慢,和快乐是相关的...